自 2024 年以来,TON(The Open Network)生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凭借 Telegram 庞大的用户基础,加上 USDT 稳定币的发行与交易所的助力,TON 生态的基础设施和项目迅速发展,Notcoin、Catizen 等黑马项目相继涌现,呈现出高歌猛进的态势。
然而,今年 8 月 Telegram 创始人被捕事件为公链发展蒙上阴影。价格下跌暴露了生态单一、用户付费能力不足、网络偶发宕机等问题。外界质疑 TON 是否只是昙花一现。但深入分析发现,TON 与 2022 年低谷期的 Solana 有诸多相似之处。当时 Solana 受 FTX 崩盘牵连,价格暴跌 96%,TVL 缩水 98%,但两年后竟重回巅峰,成为市值第三大公链。TON 是否有机会复刻这一成功路径?本文将从技术、流动性、生态和战略角度进行全面剖析。
Solana 的复兴之路:四大关键要素
持续的技术迭代
Solana 在 2022 年经历了多次网络故障和性能下降,主要源于共识机制和拥塞控制问题。通过多次升级,Solana 优化了验证器对交易洪流的处理,实现了更好的拥塞控制,保障了网络稳定。一个强大的 DeFi 生态需要 100% 的正常运行时间,Solana 的技术迭代为其奠定了基础。
低手续费与充裕流动性
Solana 的交易手续费极低,吸引了链上资本进行高风险高频率的交易。用户更关注手续费而非安全,这使得 Solana 成为链上投机者的首选。Tether 和 Circle 在 Solana 上发行稳定币,进一步促进了 DeFi 生态的发展,启动了经济增长的飞轮。
富有创意的项目方
能够低成本快速发行资产的公链往往能迅速崛起。Solana 因 memecoin 的爆发重新崛起,诞生了 StepN、MagicEden 等原生明星项目。特别是 pump.fun 这样的现象级项目,能快速组织交易,激活链上流动性,吸引大量用户和开发者。
增长飞轮的形成
随着稳定高速的网络、低廉的交易成本、明星项目和充足流动性的就位,Solana 的增长飞轮开始运转。AI、Depin、SocialFi 等赛道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生态发展,新资源持续涌入,公链竞争力显著提升。
TON 基本面分析:技术、流动性与生态
突破性的技术创新
TON 在技术架构上实现了三项突破性创新,构建了一个高度可扩展、高效且安全的区块链生态系统:
- 无限分片技术:支持动态调整分片数量,最多可支持 2^60 个工作链,根据交易量和网络负载自动优化性能,为大规模应用场景奠定基础。
- 即时超立方体路由:提升跨分片通信效率,实现近乎即时的信息传递和处理,减少网络延迟,为跨链交互和复杂智能合约执行创造条件。
- 自愈垂直区块链:能在不引发分叉的情况下修正无效区块,增强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维护复杂度。
这三项技术的协同作用,使 TON 在可扩展性、互操作性和稳定性方面实现了显著突破。
流动性与生态表现
今年 4 月,TON 与 Tether 合作引入 USDT,链上 USDT 发行量已增至约 12.3 亿美元,接近 Solana 的 18.9 亿美元。生态方面,Notcoin 上线后成为 Telegram 上热度和用户量最高的频道之一,参与人数超过 3000 万。Meme 项目 $DOGS 有 1700 万用户领取空投,Hamster Kombat 上线 3 个月用户突破 2.5 亿,数据在 Web3 世界前无古人。
TON 拥有高速网络、低廉 Gas 费、充裕流动性和创意项目方,甚至上亿用户,但增长飞轮为何停滞不前?
DeFi 生态的缺位:TON 的最大挑战
据 ton.app 统计,TON 生态有 1113 个 App,涵盖流动性质押、DEX、DeFi、SocialFi 和游戏等赛道。但超过一半的项目是 Telegram 小游戏,发展不均衡。Artemis 数据显示,TON 每日活跃地址为 84 万个,而 Solana 为 610 万个,相差近 8 倍。全链 TVL 差距更大:TON 为 3 亿美元,Solana 高达 77 亿美元,相差 25 倍。
这种差距源于 TON 生态中 DeFi 的缺位,主要原因包括:
- 异步智能合约调用:TON 的智能合约调用是异步而非原子性的,增加了开发者构建 DeFi 应用的难度。
- TVM 与 EVM 不兼容:官方工具和文档不完善,开发周期长、挑战大。据估计,三名 EVM 开发者才能完成一名 TON 开发者的工作量。
- 用户结构问题:TON 小游戏吸引的用户多为非传统 Web3 用户,缺乏加密原生群体的影响力和凝聚力。Notcoin、Dogs 等 meme 币 95% 以上的交易发生在中心化交易所,导致链上冷清。
参考异步网络架构的先行者 ICP,其 DeFi 生态在牛熊市中持续低迷。TON 是否会步其后尘?
差异化战略:币圈微信的终极形态
TON 并未定位为传统高性能公链,而是致力引领加密货币的大规模采用,成为“币圈的微信”。TON 基金会增长总监 Justin 表示,TON 更像是“Web2.5”,借鉴 Web2 的成熟实践提供便捷用户体验,同时避免用户隐私和所有权问题。
TON 将 Telegram 定位为 Web2 用户进入 Web3 的最大入口,约 9 亿月活用户成为最大的“Web2.5 用户”池。这正是交易所疯狂上线 TON 生态币种的原因,这些代币是吸引新用户、推动业务增长的关键。Telegram 的影响力遍及全球,尤其在非洲、中东和南亚等信用卡未普及地区,为交易所带来海量新用户。
这种模式类似于上一轮牛市中的“Play to Earn”热潮,为行业带来大量新用户。加密货币的大规模采用受限于准入门槛,许多传统用户不关心去中心化,只关心产品体验。Web2.5 牺牲部分去中心化特性,降低准入门槛,是实现大规模采用的最直接路径。
未来挑战与展望
TON 的崛起之路虽与 Solana 不同,但前景依然光明。然而,仍需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生态内容优化
早期小游戏依赖病毒式营销实现增长,但类似产品重复会削弱拉新效果。重点需转移到用户留存率和终身价值(LTV)上,依赖优质内容而非单纯病毒传播,推动团队执行常态化运营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远古巨鲸的抛压
TON 代币分布极不均:前 100 名地址持有 92% 的供应量,85.8% 的代币集中在少数矿工小组手中。2023 年通过提案冻结非活跃挖矿钱包 48 个月,但 2025 年 2 月即将解冻,TON 需通过新提案控制潜在抛压。
展望未来,随着网络发展、工具优化和用户采用,TON 与 Telegram 结合的“Web2.5”模式有望在这一轮牛市中推动价格飙升。👉 探索更多链上策略
常见问题
TON 和 Solana 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TON 注重通过 Telegram 实现大规模用户采用,定位为“Web2.5”;而 Solana 专注于高性能 DeFi 和 meme 币生态,吸引加密原生用户。技术上,TON 采用异步智能合约和分片架构,Solana 追求高吞吐量和低手续费。
TON 的 DeFi 生态为何发展缓慢?
主要因异步智能合约调用增加了开发难度,TVM 与 EVM 不兼容,工具文档不完善。此外,用户多为非加密原生群体,链上交易活跃度低。
TON 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凭借 Telegram 的 9 亿月活用户,TON 成为 Web2 用户进入 Web3 的最大入口,致力于降低准入门槛,实现加密货币的大规模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