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关于经济体系的探讨浏览量不高,可能内容过于生硬。不如来看看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的访谈,他的论述方式更加平易近人。我十分欣赏他对比特币的解读——逻辑清晰,无论是比喻还是立论都极具说服力。
本次讨论基于德语比特币YouTube频道Blocktrainer对他的专访《迈克尔·塞勒比特币访谈|系统已崩溃!》。以下为内容翻译与心得整理,尽量保持原意,供大家参考。
温馨提示:斜体部分为笔者心得注解
一场必输的游戏
主持人开场便提及迈克尔曾在2013年发推文称比特币只是数字赌局,迟早消亡。为何他在2020年彻底转变看法?
塞勒解释,2013年的他像一位“观光客”,对众多事物都有见解,但并无经济上的投资需求,当时也并未深入理解比特币的技术与思想。而七年间的变化,尤其是2020年的疫情封锁,对他产生巨大影响。
当整个经济被按下暂停键、办公室关门,人们被迫接纳新观念(如Zoom远程会议),过去几年拒绝的事物在几天内就被接受。紧接着金融市场的封锁更令人震惊:
“当你把利率降至零,基本上是在试图阻止时间的流逝,你在中止熵增定律,你在对抗重力。所有资本价值都应归零的想法变得如此强烈。停止实体经济导致资本价值归零,却让股市等资产冲上天际——这是一种范式转移,是巨大的破坏。”
世界变得荒谬:依靠劳动谋生的人无法工作,可能饿死;银行中的现金毫无价值,但持有房产或股票的人财富翻倍。当实体经济全面停摆、资本价值为零时,某些资产翻倍、一些人变得超级富有,这怎么可能?这一切迫使你回头质疑自己的前提假设。
塞勒开始深入思考“资本”本质:如果你不关心,或许不会在意由几个央行官员决定全球资金成本,不会在意投资组合集中在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不断上涨的股票中——你觉得自己变富有了。
《杰基尔岛的怪物》这类书在2015年他不会读,因为那时觉得谷歌、苹果、亚马逊都很棒,世界正处于数字化转型,一百年前杰基尔岛建立央行又如何?这些都无所谓,因为你不需要知道。
《杰基尔岛的怪物》常被视为阴谋论之作,若感兴趣,强烈推荐《终结美联储》一书。
但2020年,当你手持大量现金而利率为零,且央行明确表示未来四年都将维持零利率时,你就会开始思考:等等,我的生意停了,我的资本没有价值…但经济体中有些人是不干活却赢,拼命工作的反而输。你在玩一场必输的游戏。有那么一刻,你清醒意识到赌场被操控了,如果持续待下去,你会输光一切。唯一能赢的方法就是拿走筹码离开赌场:要么创造自己能赢的游戏,要么找到另一个不会保证输的游戏。这就是塞勒2020年的顿悟,他回头寻找比特币,明白自己所处的系统无法获胜。
为何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不懂比特币
迈克尔·塞勒认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并不理解“货币”,而最接近理解货币的是奥地利经济学派,但他们没有网络、半导体和密码学知识。
理论上,完美的货币应具备共享、不可篡改、真实账本的特质(Perfect money is shared, immutable, true ledger),但历史上从未有人创造过。最接近的是由“哲学家皇帝”运行的公平货币体系,但那只会短暂存在,皇帝迟早被推翻或死亡。
最贴近有效货币的或许是黄金,或许是由哲学家皇帝采用的信用货币系统。直到中本聪发明比特币,我们才有了共享、不可篡改、真实账本的首个范例。
既然我们从未拥有过“恰当货币”,塞勒认为没有任何受过古典训练的经济学家能发展出基于物理或数学基础的货币经济学理解。没有基于科学基础的货币经济学,就意味着随之而来的公司财务、投资理论等也都缺乏科学根基。
这段论述初看有些狂妄,但仔细想想:当“货币”作为度量单位和准则,整天通胀又通缩,这把尺量出的东西还能准吗?所有只看名义数字变化都没有意义!现在月薪六万的人是否比上一代月薪两万更“富裕”?
你拥有的只是人们针对特殊时期、特定假设开发的特殊解法,并非通用解。例如巴菲特是伟大投资家,但过去50年他的建议仅限于股票选择、主要是在美国市场、美元体系内。思考他的前提假设是什么?前提是美国作为国家不会失败,美元作为货币不会失败,前提是公司会被政治体制允许存在,美国不会走向共产主义——因为如果政体转变,公司股权将不再有任何经济价值。
再以2000年的阿根廷为例:如果有人给你一百万投资公司,任何公司股权,赢的策略是什么?答案是没有!即使你是上帝、能预知未来,也没有赢的策略,因为所有公司都是货币衍生品。阿根廷比索汇率从1:1美元变为1400:1美元,意味着所有基于现金流的都变得毫无价值。当货币崩溃时,货币衍生品也随之崩溃。
当鬼岛央行不断复述贬值好处多、对外销国家有竞争力?你早该思考:贬值这么美好,美元怎么不自己贬一贬,多卖东西到台湾来“赚”新台币?唉,唯一能买的大概就是军火了吧,平衡贸易逆差,懂…
扩展投资模型,让你不仅能投股票,还能投房地产、大宗商品或债券,但任何以比索计价支付的债券都不会归零?这些都和比索价值关联。当你知道比索将贬值99.9%时,无论什么投资理论、无论选择什么分散投资商品,房地产、债券还是股票…都已无关紧要。
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已无关紧要,就像你在铁达尼号上重排椅子一样!
叮咚…这一切或许真要从铁达尼号说起…
关键在于经济学相对论:理解多普勒效应,看起来好像要飞天,其实是在坠地;你以为资产上涨、更有价值,其实你快要摔死了…(不是资产在涨,是货币在贬)。如果你自大到认为你的国家永存、货币能维持价值,那么传统分析理论如投资组合、凯恩斯理论、股票分析等都重要。但当我把你放到铁达尼号甲板上时,唯一重要的问题是:这艘船有个洞,会不会沉?接着的问题是:我要怎么下船?
回想他一直强调的退出策略…
以此视角思考,这一百年来的经济学家都始于非科学的学科,这里更像一门艺术,而非科学。
什么是经济能量的流动?是货币。什么是资本? 你在网上找到的经济学定义都很糟糕。讽刺的是,我们运行的是资本主义,资本市场理应为资本流动而存在,经济学家应对如何创造资本、合理配置资本感兴趣。但他们都不懂,因为移动这些资本财的方式就是货币,股票、债券、房地产都是货币衍生品,但货币是腐败的、瘫痪的、崩溃的。
或许更接近的问题是:社会科学是否能算科学?
债券是放血疗法
首先,你被困在一个肮脏系统,所有货币流量都是脏的。其次,你必须克服这种迷信观点:解决之道是让你流血致死(The solution is that I bleed you to death.),我让能量从你的身体中流失。
整个经济学领域有两大问题:钱是脏的、无效的、有毒的,而你又用脏钱资本化公司(如用比索、奈拉或魏玛共和时代的马克),就像喂孩子脏水一样。其次,你不会用放血治疗病人,当你让货币膨胀时,你从系统中吸走了经济能量。 回到问题:“什么是资本?资本就是经济能量。”
他先用过去人们不了解医学、细菌感染、喝脏水会生病死亡来比喻,那时人们不懂,还以为是什么邪灵诅咒。
听到这里就要鼓掌了:央行惯用的通膨撒钱法,就像为人作放血治疗!
债券是经济学认可的资本财,是货币衍生品,但这基本上就像从一开始就给运动员开出每周作10%放血治疗的方案一样(笑死)。如果你的债券建立在每年以14%崩溃的货币上,本质等于10年甚至5年内自杀;如果是以每年7%崩溃的货币如美元,那你还有15~20年资产生命。
土地房产最稳?
什么是最好的资产?或许是土地。但土地有财产税,政府会重新估价、征税。一百万欧元的土地投资,在30或50年内要缴纳一百万的税单。事实是,土地是约50年生命的资产,美债约15~20年,更糟的债券约5~10年。要如何才能更长期地持有资本? 答案是你必须是英国皇室成员、你必须是统治者(a sovereign),如日本天皇或中东皇室,拥有土地才能持有资本一百年两百年,因为你不用被课税…
是“税”会杀死你。西方世界什么机构能维持最长久?是免税机构:教堂、大学、皇室。 最好的税是免稅,如果你是统治者,在可控领土上得免于税赋。
这里塞勒强调税和通胀是两个不同概念,虽然都是经济能量耗散,但两者不同。他特别强调税的影响。这一点让我们清楚明白为何有钱之后需要有权、要从政——因为必须是统治者才能保障财富永久。
你的资产/经济能量以不同形式转移:股票转债券,债券转房地产,房地产转回股票,有波动,每一次交易都会被课短期或长期资本利得税。但这还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房地产:你不只在交易转手时被课税,即使一直持有也要课税,可能被课100%甚至200%房产原值的税。如果除了交易税、持有税,还加上别的税(如伦敦房产:资本利得税、交易税、持有税),这就是三重税了!甚至还没加上通胀影响——四重税!当货币贬值、名义价格上涨,意味交易时虽然房产真实价值相较十年前未变,但名义价格变成两倍,政府可课30%资本利得税,这符合政府的最大利益——通胀货币,恐吓财产持有者去交易。
挑战巴菲特
如果你一开始有一百万欧元价值的资本,以不同形式移动,一百年后会留下多少资本?回到特斯拉的观察:想了解宇宙?从能量的频率和振动来思考(energy frequency and vibration)。我们在经济学、投资上未从这个角度思考。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投资给出特殊解法,只适用于你未曾质疑的前提假设之下:你要活在他们相同时间轴,回到1970年代、成为美国投资人、做和他们一样的事,那么他们的方法就有用。但他们的规则放在魏玛共和时代、16世纪西班牙或现在非洲,就不通了!
在他们的参考框架里,他们没有“错”;但放大到整个宇宙来看(不同时间与空间),他们只是没有“对”。
真是大胆…挑战股神,但他说的是否有道理?请独立判断。巴菲特是在美国经济最辉煌时代、美元体系内的美国股票投资人。
最后谈特斯拉:经济能量即是资本,振动是每一笔资本交易、每一次转移,如股票转债券、债券转货币…就像在动能、位能、声能、电能间转换,振动会有摩擦、有能量损失;频率则是振动率,你持有一项资本多长时间——一百年还是一百毫秒?一旦从这个角度思考,事情就清楚了:有些资本不能长期持有,你的经济能量耗散速度是频率与振动的函数,以及由哪个实体进行。教堂可以让钱在一百种资本形式间来回而不被课税;大学可以持有同样财产一千年而不被课税;但你的家庭(一般人)不行!不同对象,有不同解法。
这些你不会在查理·芒格或巴菲特或任何经济学家演讲中听到,他们的世界非常有限——所有指标没有意义,在他们局限的、合成的世界里,无关宇宙全貌。他们只是看不到宇宙,他们处在一个合成的、理想的、理论的世界。就像医生不懂细菌之前,你以为疾病来自邪灵,直到你有显微镜,能看到细胞,此时才踏入正确解决之道。
我们正处在转折点上:从经济学是门艺术、掺上迷信和理想主义,跨入经济学变为科学的、数学的、工程学的。个人意见,必须从2009年1月3日算起——中本聪发表比特币,奇点出现。突然间,工程学、物理学和数学原理开始在经济体中病毒式传播,一开始没什么,然后一百万、十亿、一百亿、一千亿,现在是一兆美元市值网络。即使是一兆,仍仅占整个经济体0.1%,只有这0.1%是干净的钱(clean money),其余99.9%由脏的、有毒的钱运行,有缺陷的资产,而这些人并不知道自己交易的是有缺陷资产。如果你从未见过干净的,又如何知道什么是脏的。
解决50%的问题
访谈后半段,主持人问:为何你说比特币只能解决50%的问题?看起来几乎所有问题都能归结到法币上?
塞勒认为有450兆美元财富绑在实体、金融资产上,是有缺陷的(defective)。这450兆以每年3%~4%速度流失经济能量,10兆美元是无效率的,因为熵、因为通胀。透过资本数字化转型,可以解决这问题。相信任何人、家庭、公司、机构、政府…都将受益于数字资本重组(recapitalizing to digital capital)。这会让大家活得更久、更快乐。
但人们还是会离婚、孩子还是会对抗父母、我们还是会争执市长施政好坏…人们会在不同面向持不一致想法。有些问题有生之年能解决,有些不能,那也无妨。 亚马逊能在20年间快速有效配送书籍给一百万人,这是有价值进步,但对于“该读什么书?”我们可以吵上100年。
房间里的大象
现在资本市场有缺陷,传统金融市场只在19%的时间内运作:早9:30到16:00,每天6.5小时×5天=32.5小时/周,一周有168小时,32.5/168=19.3%,只运作这么点时间。且全世界只有约10%的人这样运作、接触市场(以整个世界看,相对落后国家地区没有这样资本市场,接触不到)。
所以你只得到一个2%的解法(19.3%×10%)。这2%是gatekeeper、是circuit breaker,其他时间没有流动性、没杠杆…只有比特币是一天24小时、一周7天、一年365天运作,对全世界开放。
塞勒合理预估30年内,自中本聪发行比特币网络,可引进100兆数字资本市场,从2%解法到100%,资产生命周期将从10年、20年到1000年。但世界上剩下50%问题——政治、宗教、医疗、科技等,还是要有人解决,如解决癌症、把人类送上火星。
个人基本预估:比特币年化收益率(ARR)为29%,21年后将涨到每颗1300万美元,约目前200倍。即使在此预估下,那时比特币市值也仅占世界财富7%,债市、股市、房地产依旧更大(大于比特币)。
修复金钱,修复世界
主持人问美元还会活多久?美元和比特币的变化?塞勒看法:
二元/双轨并行世界会持续(Dualism in the world will continue),数字货币将被主权国家认可,政府要征税。比特币将成为占主导地位之资本资产(dominant capital assets)。Credit(借贷)依然存在、公司(股权)依然存在、房地产依然存在…只要人们还活在现实世界,就会有这些东西。他并非预测世界走向共产或所有国家崩溃,如果没有国家,自然没有法定货币(legal tender)。他不是纯粹无政府主义者,不认为美元会消失。与其让政府银行倒、让公司国家倒,更好方式是修好(fix)银行、公司、国家。
这里也可看出他和某些比特币极端分子倡议的不同:一直以来他的论述和主张都是要“教育”、“推广宣扬”比特币优点,让更多人明白,但不是树敌。
接着主持人问MSTR在比特币策略实施后四周年,如何解释其股价高过比特币涨幅?塞勒解释公司从最开始用现金买、再用发债买(利用便宜credit)、再用增资买…详情可看公司最新发布Q3财报简报,策略明明白白给大家抄。
“当我告诉你一个资产在21年后会变成1300万,是信息;但如果我告诉你一个资产在明天之后会变成1300万,只是杂音。”
最重要的是时间,你有时间准备、杠杆。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举起整个地球。(笑~)※非投资建议※
常见问题
比特币为何被称为“数字黄金”?
比特币具备稀缺性(总量2100万枚)、去中心化、抗审查等特性,与黄金类似。但其数字化形式使其更易于分割、转移和存储,成为信息时代的价值存储手段。
普通人如何开始接触比特币?
可以从了解比特币基本原理开始,选择合规交易平台进行小额尝试。👉获取入门指南与实时行情 长期持有并定期学习是关键,避免盲目跟风炒作。
比特币波动性这么大,如何规避风险?
波动性是新兴资产的共同特征。建议采用定投策略分散择时风险,只投入闲置资金,并保持长期视角。随着机构 adoption 增加,波动性预期会逐渐降低。
比特币真能替代传统货币吗?
比特币主要作为价值存储层,而非日常支付货币。未来可能形成分层货币体系: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稳定币或CBDC用于交易,传统法币仍存在但角色转变。
比特币挖矿是否浪费能源?
比特币挖矿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电网平衡。矿工倾向于寻找廉价电力,往往利用弃水弃电。随着技术迭代,能源效率持续提升,行业正向绿色化发展。
各国政府会禁止比特币吗?
禁止比特币技术上困难且可能错失创新机遇。更多国家选择监管而非禁止,通过牌照制度反洗钱规范等引导健康发展。监管清晰化反而有利于机构资金入场。
我们确实处在分秒必争的转折点上。当听到他说那些指标是合成的、没有意义时,确实如此!CPI已被认知是 CP “LIE”,大家明白要去对照影子数据(Shadow Government Statistics);看日本通胀指标时,你会发现:
- 已指定的一篮子商品构成CPI
- 还有排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CPI”
- 还有再排除能源后的“核心核心CPI”
这就像小孩回家报告考试分数:扣掉烂的数学60分后平均有XX分,再扣掉更烂不及格的理化50分后平均有XX分——好好想一想,这不是开玩笑…
难道食品、能源不正是人类赖以维生的最基本两项?当超额滥发货币供给出现,最先“淹”过去(会涨)的不就是这两项?然后叫你扣掉不要看…其他都很平稳…
过一阵子,等“市场”(经济体内真正生产者、企业和劳工)努力调适、回应货币供给变化(增加产能、提高产量),最终使价格回到新平衡之后,“政府”和“央行”就会出来说:哦!通胀已经不再升温了…
真的,我们不需要再被这种总经见解带歪了。
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为个人观影心得与观点,如有疑义请参照原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