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報稅季的到來,許多投資人開始關注加密貨幣的稅務問題。目前台灣尚未推出專門的加密貨幣稅務法律,但財政部已向立法院提交相關書面報告,揭示了初步的研議方向。安侯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鍾典晏指出,現階段最關鍵的問題在於主管機關將「如何定義加密貨幣」,這將直接影響未來的課稅方式。
加密貨幣課稅的現狀與挑戰
台灣的「加密貨幣專法」尚未正式出爐,因此目前缺乏明確的稅務規範。然而,財政部在今年一月的報告中,首次系統性地整理了加密貨幣所得課稅的框架,這份文件被視為現有稅法的一次彙整,而非全新的課稅機制。
鍾典晏律師強調,儘管目前沒有專門的課稅規則,但投資人仍需保持警惕。隨著《虛擬資產管理專法》預計在年底前送審,財政部很可能會加強對加密貨幣交易的稅務管理。
加密貨幣的定義:證券還是非證券?
財政部的報告將加密貨幣所得課稅分為兩大類別:「具證券性質」和「非證券性質」。這一分類的關鍵在於加密貨幣是否被視為證券。
什麼是證券?
證券是一種代表擁有某項財產的有價憑證。根據相關法規,具備流通性並符合投資法律規定的虛擬資產,可能被歸類為證券。股票、債券和權證都屬於典型的證券。
當前分類的影響
如果加密貨幣被認定為「證券性質」,其交易損益將適用所得稅法第4條之1的規定。目前,這類交易與股票一樣,免徵證券交易所得稅。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金管會尚未將比特幣和以太幣等主流加密貨幣明確歸類為證券。
除了主流加密貨幣,穩定幣的課稅問題也值得關注。儘管穩定幣通常與法定貨幣掛鉤,但在不同交易平台間仍可能出現價差,產生套利空間。參照外幣交易的課稅方式,這類獲利可能被視為「財產交易所得」並課稅。
投資人應如何準備?
鍾典晏律師提醒,無論現行規則如何,投資人都應養成保存交易記錄的習慣。以下是幾點具體建議:
- 保留交易成本證明:包括購買價格、交易時間和相關費用。
- 記錄交易數據:確保有完整的交易歷史,以備未來查核。
- 注意回溯期:國稅局課稅最多可回溯七年,因此長期保存記錄至關重要。
雖然區塊鏈技術提供了不可篡改的交易記錄,但投資人仍需自行整理並保存這些數據,以應對可能的稅務審查。
常見問題
1. 加密貨幣交易需要報稅嗎?
目前台灣尚未有專門的加密貨幣稅法,但根據財政部的報告,未來可能會根據加密貨幣的性質(證券或非證券)來課稅。投資人應密切關注相關法規的動態。
2. 如何判斷我的加密貨幣是否屬於證券?
金管會將根據流通性和是否符合投資法律規定來判斷。目前主流加密貨幣如比特幣和以太幣尚未被明確歸類,因此投資人需留意官方的最新公告。
3. 穩定幣交易需要課稅嗎?
參照外幣交易的課稅方式,穩定幣交易若產生獲利,可能被視為「財產交易所得」並課稅。具體規則仍需等待相關法規的明確化。
4. 國稅局可以追查多久以前的交易?
國稅局課稅最多可回溯七年,因此投資人應保存至少七年內的交易記錄,以備查核。
5. 如何保存交易記錄?
投資人應保留所有交易的成本證明、時間戳和相關數據。可以使用電子表格或專業軟件來整理這些信息,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可訪問性。
6. 未來課稅規則會有哪些變化?
隨著《虛擬資產管理專法》的推進,財政部可能會推出更明確的課稅機制。投資人應關注官方公告,並及時調整自己的記錄和申報方式。
結語
加密貨幣課稅問題仍在發展中,投資人需保持警惕並做好準備。通過保存完整的交易記錄和關注法規動態,可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稅務要求。👉 查看最新稅務指南 獲取更多實用資訊。